製程工程師
職場職涯

製程工程師新手資訊,讓你成為懂製程

15 10 月, 2020

Last Updated on 2020年 11月 30日 by Grant Tseng

前言

對於科技業,大家想必對其第一印象就是 高工時、新貴、需要相當耐操等等。

在介紹完製造課長後,對於產線三巨頭而言,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其中之一的製程工程師。我會撇除相對的抱怨和情緒,盡量只談這個職業本身的專業技能。

接下來我會用明瞭的方式讓大家可以了解,製程的無奈與它的過人之處。

PS1. 本篇文章主體是以科技業為基底,尤其是半導體業為主。

PS2. 如果你完全對這個行業沒有概念,或尚未接觸,我強烈建議你看完底下的影片,你會比較容易理解後面文章所介紹的內容。

什麼是製程工程師?

以下我會先介紹一下責任歸屬,好讓大家比較明瞭,製程工程師在一家工廠或公司是處在哪個位置。

它與製造課長、設備工程師之間又是如何相互牽制且一同創造Yield神話。

基本概念

以下是基本的職位概念,分別有 PID (製程整合工程師)、PE (製程工程師)、MFG (製造課長)、EE (設備工程師)

另外, 如果你對 MFG有興趣,可以看以下這篇文章,你會清楚什麼是第一線的製造課長

不一樣的台積電 製造課長!除了辛苦磨練外,你會知道什麼才是你想要的。

由上面的圖是可以清楚知道,製程工程師大致是介在PID 和 MFG、EE之間的。

當PID跟顧客確定完產品之後,PID就會定義出生產的流程順序

而各家製程工程師就必須依照此順序將機台的生產參數調到最好,使每個半成品能加工成符合規定(參數)的成品。

它必須要與EE確認機台或機構(Chamber)是否正常,能否使每一件成品(Move)都能合乎Spec 規定。

另外,它必須也要與製造部合作,將其增加產能或是回應生產進度的壓力。

工程師的難處

說到這裡,我想大家應該知道做製程最難的地方的吧!

就是製程工程師總是夾在 “品質” 與 “產量” 的拉扯

在生產過程中,一定會因為機台的不同、擺放地區的不同、Run貨型號的不同、Layer 層數的不同等等,而有所謂的機差。因此,生產出來的每件產品多少都還是會有各種參數的誤差。

如果這個參數已經超過門檻規定(Out Of Specification, OOS),那PE就要馬上對該Chamber做禁用(inhibition, INHI),並且針對已經Run過的貨看能不能利用Rework的方式做修補,否則報廢依舊是三家皆輸。

而對於產量而言,MFG 會一天開兩次生產會議Highlight 工程部,讓大老闆知道目前的瓶頸 (Buttleneck, B/N) 是誰,為什麼貨被INHI而導致產量做不出來。

這時PE就要解釋目前遇到什麼問題,目前已經止血,但需要新Parts或是需要直接保養(PM),才能復歸機台。

主要在做哪些事情?

由於製程工程師仍然要處理很多雜事,所以以下我列舉幾點,讓你比較快速知道PE的專業。

  • 驗機 : 這是剛踏入PE一定會經歷過的一環。在新機台還沒Release出來Run貨時,一方面藉由驗新的機台,讓你比較好入手。另一方面,你也可以去問Sponsor相關的事項。
  • 程式建立 : 就像上面所說,PE要確保生產出來的產品都能符合Spec規定,所以就要去機台端與量測端建立相關Run貨程式,做到無時無刻立即知道是否出現偏差。
  • 機台參數校正與調整 : 在定義出以上的Spec後,在遇到某些狀況時,就會需要調整Recipe或設備相關參數。一般來說,這個會寫成SOP讓值班的人好去Follow調整的比例。
  • 2nd source 評估和導入 : 當產能穩定一段時間後,就會有新的原物料或零件進到工廠,由於換上新的Parts 會影響Run貨參數,如何能在導入後仍然有穩定的品質,就是考驗每個PE的功力了。
  • 持續做CIP與CST : 這個部分主要是要提升產能。針對貨會依據機台Run貨的Sequence,檢查出Run貨的黑數,就由多種手法降低甚至消除它。
  • 解Defect Case : 一般來說,這是一個相對難的過程。它需要你與EE合作找出方法,又要與MFG配合在沒貨的時候做實驗,最難的是被YED打Defect之後,又遇到產能的壓力,那真的是叫苦連天。
  • SPC Chart的維護和改善 : 對於客戶而言,他們會需要看機台的 SPC Chart知道相關產品在此種機台Run出來的資料分析,因此每個PE Sponsor都要對自己的機台做好Chart的品質。

以上是主要的相關負責事項,對於實際面來說,PE其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,像是分流機台的整併、生產線的簡化、提高良率(Yield) Project、解Hold Lot 等等。在在的考驗每個PE對於品質的敏感度。

PS. Hold Lot 是指因某種原因,將該批貨鎖住,使它不能繼續往下一個生產流程跑的貨。

需要哪些技能?

在技能方面,我在課長的文章的有提到,由於同處在科技業,所以可以參考課長文章中的工作技能。

不一樣的台積電 製造課長!除了辛苦磨練外,你會知道什麼才是你想要的。

這邊要提及的是,其他還沒踏進這個職業的相關技能。分別由以下 :

  • 實驗設計 (DOE) : 由上所述,PE必須要針對所產生的異常或是Defect 找出原因,又或者是要配方出最佳的Recipe參數。所以PE需要利用DOE手法來找出相關的原因,看它是否有顯著影響。

藉由數據化的呈現給PID或自家老闆,共同解決所面臨到的難題。

  • 失效模式 (FMEA) : 在產品導入初期,或是為了有系統地找尋可能原因,這個方法會幫助你有效率地查找出真因。

在真實世界裡面,不可能每次都讓你利用Try & Error的方式找到合適的參數,或是解決的辦法。為此,FMEA就能幫助你。

過程中,它是利用發生平率與嚴重程度給出評分,在重新安排改善順序,藉此縮短改善流程。

以下是失效分析的相關影片,雖然年代比較久遠,但相對易懂的傳達概念才是本篇的精神。

工作年薪

由於各個產業與職業的不同,而有不同的薪資Range,所以本篇還是以科技業作為基準。

基本上,除了第一年,薪資Range會落在 70 ~ 90 萬之間

當然,如果你想進入的是龍頭公司,那除了第一年外,120萬絕非夢想。

其他問題

工作時數

坦白說,以科技業而言,其實12小時是真的蠻平常的事情,除非你在某些特定的企業裡,否則想要每天都準時下班,根本不可能。 ((如果是想擺爛,那就沒話說了…..

不過就像我在課長文章提到的,想進來做PE,就不要那麼Care工時,多學一點總是對你有好處。

特別注意的是,既然留下來,就一定要學到東西,如果留下來還是做雜事,那最後只會變成勞力做事,辛苦做人。

輪班生活

對於PE而言,除了Leader外,大部分的製程工程師都需要輪班。

基本上,每個人照輪,每次一個星期(依據每個行業會有不同的規定),比起MFG、TE(製造部線上人員)、ETE(工程部線上人員)的輪班時數,是還要相對短的。

結論

以上針對製程工程師有較為統整性的介紹,包含

  1. 什麼是製程工程師
  2. PE主要在做哪些事情
  3. 需要什麼技能
  4. 工作年薪
  5. 其他問題

如果有遺漏的記得在往回看喔!!!

希望有幫助到你,多加了解一個職業,不會進來後才知道原來跟一開始想得不一樣。

Only registered users can comment.

  1. 今年是剛出社會的第一年,
    我目前從事TE(測試工程師的工作),
    光是了解測試原理、機台認識與操作等
    就花了我好多時間,但真的覺得很充實!!

    喜歡版主說的工時觀念,
    待在科技業工時真的長,
    但如果在做的事情是自己有興趣、熱忱的,
    就值得繼續努力下去!!

    謝謝版主的分享:)

  2. 有些人會羨慕工程師賺很多錢,
    但有時想想中間失去太多的時間,
    覺得要再生活品質與賺錢之間達成一種平衡,
    不是一件簡單的事~~
    感謝你的分享,說得很詳細!

  3. 謝謝版主的分享
    我覺得非常有價值!
    因為對很多剛畢業的學生而言
    找工作時根本是不知道產業的面貌
    而台灣除了 CS 與 EE 的工程科系畢業生很多都是往科技業產線端發展
    透過這篇文章我相信可以讓更多應屆畢業生找工作更有方向!

  4. 好棒的文章!明年二月就快當兵了,一直很擔心到底要做EE好還是PE好…… 深怕沒有機台經驗去當PE會很吃虧……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